亚振家居|百年历史建筑焕新 走进弄堂里的老洋房
老洋房,是张爱玲笔下“最合理想的避世之所”,代表了最摩登的海派生活方式;是一部用砖木写成的史书,记录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百年演变与传承。
亚振家居携手少于设计工作室,以匠心设计致敬经典,重构百年老洋房当代魅力。
项目地址|上海长宁区华山路1100弄17号
设计公司|少于设计工作室(Atelier Less)
设计团队|顾晓宇 万丽莎 谭嘉林
项目家具|亚振家居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华山路1100弄大陆坊,地处上海著名的衡山路—复兴路历史风貌区。梧桐树下,幽静的弄堂里,一片新古典主义式花园洋房相连,掩映在浓密的绿荫间,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它们建造于1930年,上海房产发展的高峰期,在上世纪末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。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师、“大上海计划”规划建筑师董大酉,曾居住在弄内19号楼。一段段黄金岁月,在这里留存。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红色机平瓦坡屋面,水泥拉毛墙面,清水红砖砌窗台,拱形钢质窗。位于主弄尽端的17号住宅,是一幢西班牙风格的三层砖木结构别墅,带有240m²大花园,在经历数次修缮后,仍保留着原始风貌。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这里原有多户居民居住,现主楼使用权由私人租下,重做设计改造。历时五个月的项目,主要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了修复,室内重新设计修缮。原结构体系保持不变,设计还原并复刻了一些具有历史感的细节。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推开墨绿色拱形木门,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。栗壳色柳桉木雕花楼梯,为上世纪30年代的遗留;彩饰艺术玻璃门,经典的海派风格,诉说着张力十足的摩登腔调。在简洁的空间中,传统与现代形成了对话。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一楼客厅与庭院相连,两扇朝南拱形窗映入花园之景,室内采光敞亮,绿意盎然。在这个进深10米的空间中,从吊顶、天花线脚,到中古壁炉,每一件精美的海派家具,到柚木地板,无不散发着优雅的韵味。当光线洒落,恍若生成一副生动的油画。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一楼车库改为休闲区,以白色水磨石铺地。顶部传统的木梁结构裸露出来,上方开天窗。抬头便可望见“天光云影共徘徊”。在这里,你可以静静观赏庭院的四时之景。正如张爱玲所说,老洋房让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找到想要的安宁。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拾级而上,夹层空间搭建木梁结构。三面环绕拱形窗与尖顶设计相辉映,引入明媚光线。为安逸的下午茶时光,营造了别具情调的氛围。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二楼延续多元的美学风格。每推开一扇门都像走进了另一番世界,不同时期的海派家具代表作,安静而和谐地融入每处空间,与老洋房的优雅气质完美相融。精致考究的细节,不动声色地流露了生活的品味。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扶着铁艺栏杆,从阳台远望,相隔不远处就是繁华的街区,而时间在这里也变得缓慢,老洋房有她的岁月静好。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来到阁楼空间,南北各有一个极具特色的老虎窗,通风、采光条件优越。原先厚重的石膏板被拆除,大大增加了层高和利用面积。这里不仅可以作为储藏室,还可以成为工作室。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今天,老洋房不只是一个物质空间,还是一个文化符号,成为无数艺术家、创作者的灵感之源。亚振家居特邀设计师嘉宾走进老洋房,一场以设计展开对话的海尚艺术沙龙,在这里上演。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夜幕降临,古老的建筑在氤氲灯光中,显现朦胧而静谧的美。夏日的晚风夹杂了欢快的气息。门外偶尔有人经过,投来的目光中带着探寻。此时此刻,一幕幕景象都被定格。

(图片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
纵然我们可以创造一个足够奢华的豪宅,也无法复制一栋历史底蕴深厚的老洋房。老洋房的独特性,就在于经历岁月的变迁,积淀下来了无数的故事。而设计的意义就是挖掘那些丰富的历史性、艺术性,与今天人们的生活产生联结,让经典的建筑,优雅地走进新时代。
版权说明
内容编辑 | Ember
(文章来源:亚振家居公众号,侵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