祥利家具 明式家具的八大审美情趣
明式家具在古典家具中作为一种审美典范已成业界共识,闻名遐迩。明式家具所表现出来的儒雅风韵和人文气质是如此的相似。有相关学者将明式家具归纳出“八大审美情趣”:
其一、君子不器

(图片来源:祥利家具公众号,侵删)
图片拍摄 祥利红木
明初,随着商品经济生产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生活情趣的要求,民间工艺美术也有了新的发展。
这一时期唐寅、李渔等文人骚客纷纷加入家具的设计、风格的研讨、时式的推广,特别将个性化的艺术思想融化到具体的器具之中,使得那时文人的思想、艺术和独特的审美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,同时,也使明式家具制作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。
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,明式家具是器,但已进乎道,这核心是人,是物与人共鸣的人。
其二、精神素描

(图片来源:祥利家具公众号,侵删)
图片拍摄 祥利红木
晚明时期,中国文人良好的儒学修养使他们始终抱着积极入世的姿态。他们既不能忘情于魏阙,但又悠游于山林,这种矛盾但又统一的人格特征,成为中国文人的一种基本特点。
这种境界构成了“天人合一”的审美态度,也使明清文人的清高品格得到升华,使明清文人在明式家具的创意设计、创作的实践中充分展现出“空灵、简明”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,从而使明式家具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,成为世人仰慕的“妙品”、“神品”。
其三、简约空灵

(图片来源:祥利家具公众号,侵删)
图片拍摄 祥利红木
明式家具的最大艺术魅力就是素雅简练、流畅空灵,但简练是第一位的,删尽繁华,才能见其精神,达到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。
一句简素空灵,把明式家具的最高审美指向表达得淋漓尽致。体现简素空灵之美的家具被推为上乘之品,是有其艺术渊源和文化背景的,它直接受明清以来文人画的影响,两者在审美旨趣上一脉相通。
其四。文质相协

(图片来源:祥利家具公众号,侵删)
图片拍摄 祥利红木
明式家具以其独特的材质而为世人称誉,这正因为它们特殊的材质,与文人审美中“文质合一”的理想十分契合,达到了璞玉浑金的艺术境界。
不管是紫檀、黄花梨、铁力木还是榉木,其木材质地之静穆、坚硬、古朴,其花纹之多姿、流畅、华丽,其色泽如阗玉般温润典雅。充分说明明式家具用材质地的讲究,是讲求自然去雕琢的杰作。
除了材质之美以外,就是明式家具的“包浆”之美了。包浆含蓄温润,毫不张扬,从美学的角度来仔细分析,它是明与昧、苍与媚的完整统一。
其五、景隐诗意

(图片来源:祥利家具公众号,侵删)
图片拍摄 祥利红木
明式家具创作是文人“市隐”的乐趣所在。
“市隐”与“狂隐”不同,是中国知识分子从“言志”时代开始转向“言趣”时代,生活中的任何细节,都成为审美对象,进行审美的加工。
情有情趣,理有机趣,庄有理趣,谐有谐趣,对生活的诗化,是“市隐”的真正内涵,成为隐逸文化中十分旖旎的一章。
其六、才情别院

(图片来源:祥利家具公众号,侵删)
图片拍摄 祥利红木
明式家具所体现的雅俗同流,在明代晚期并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,而是整个文化生态的具体反映。文人才子们寄情艺术,把人生艺术化,以“适情”出入于雅俗,创造出了才子式的典雅。他们既能以诗书立世,又能游戏人生,从而在艺术化的生命里找到了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绝好平衡点。
在这种才子文化的背景下,明式家具作为一种载体,进入了文人的世界,他们借此描绘内心所思与人生情怀。
其七、万物静观

(图片来源:祥利家具公众号,侵删)
图片拍摄 祥利红木
在文化背景中考察明式家具,最终目标还是要把它还原到文化生态中。
形而上的“道”始终贯穿于形而下的“器”,明式家具以其特有的魅力、精美的工艺和别样的风格展示在中国和世界的艺术舞台上。
文人们将其生活趣味、人文倾向、文化品味和地方民俗、传统习惯全都融合在一起,将饱含气韵心神的用具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居家场所和日常生活之中。
其八、雅舍怡情

(图片来源:祥利家具公众号,侵删)
图片拍摄祥利红木
所谓雅舍,是旧时读书人“夜眠人静后,早起鸟啼先”的圣地。一套书房家具,几件古玩字画,案头笔墨纸砚,闲来兴起,随性涂写赏玩。对于雅舍的格局、陈设甚至细节,古代文人可谓竭尽铺陈之能事。
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,文人骚客的理想在这有限的空间里伸缩自如。“莫恋”浮名,梦幻泡影有限;且寻乐事,风花雪月无穷,这是一个文人梦想中的别有洞天。
(文章来源:祥利家具公众号,侵删)